1.【單選題】在教育目的的問題上,教育家盧梭的主張體現了教育目的的( )。
A.社會本位論思想 B.個人本位論思想 C.辯證統一論思想 D.教育無目的論思想
【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有關教育目的的理論。個人本位論強調從個體本能需要出發,強調教育要服從人的成長規律和滿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對個人的價值;主張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自然人”,發展人的個性,增進人的價值,促使個人自我實現。代表人物有盧梭、羅杰斯、福祿培爾、裴斯泰洛齊等。故B項正確。
選項A,社會本位論強調從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注重教育的社會價值;主張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合格公民和社會成員;認為教育是國家的事業,評價教育要看其對社會的發展貢獻的指標。代表人物有赫爾巴特、柏拉圖、孔德、涂爾干等。與題干不符,排除。
選項C,辯證統一論的代表人物是馬克思。主張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教育目的要考慮人的身心發展的各個要素;給予個體自由充分的發展,并予以高度重視;但不是抽象地脫離社會和歷史來談人的發展,而是把個體的發展放在一定的歷史范圍之內,放在各種社會關系中去考察,因而把兩者辯證地統一起來。與題干不符,排除。
選項D,教育無目的論的代表人物是杜威。杜威否定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強調的是教育過程內有的目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動的具體目的,并非主張教育完全無目的。與題干不符,排除。
綜上所述,選項ACD均與題意不符合,故本題選B。
2.【單選題】下列人物與著作不屬于教育心理學初創時期的是( )。
A.桑代克——《教育心理學》 B.廖世承——《教育心理學》
C.烏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對象》 D.房東岳——《教育實用心理學》
【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育心理學的發展過程。教育心理學的初創時期是20世紀20年代以前,發展時期是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1924年廖世承編寫了我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科書——《教育心理學》,屬于教育心理學發展時期的著作。因此,B項表述錯誤,符合題意。
選項A,桑代克被譽為教育心理學之父,1903年他編寫的《教育心理學》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專著,標志著西方教育心理學獨立學科體系的確立。1903年屬于教育心理學的初創時期,與題干不符,排除。
選項C,烏申斯基是俄羅斯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1868年他編寫的《人是教育的對象》這本著作被認為“奠定了俄國教育科學的科學研究基礎”。1868年屬于教育心理學的初創時期,與題干不符,排除。
選項D,我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著作是1908年由房東岳譯、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實用心理學》。1908年屬于教育心理學的初創時期,與題干不符,排除。
本題為選非題,選項ACD均與題意不符合,故正正確答案為B。
3.【單選題】辨別漢字的偏旁部首結構,其知覺類型是( )。
A.空間知覺 B.時間知覺 C.運動知覺 D.錯覺
【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知覺的類型。知覺是在感覺的基礎上產生的,它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整體屬性的反映。包括空間知覺、時間知覺、運動知覺和錯覺。
選項A,空間知覺指物體的空間特性在人腦中的反映,包括形狀知覺、大小知覺、深度知覺、方位知覺等。對漢字的偏旁部首結構的認識屬于空間知覺,故選項A正確。
選項B,時間知覺是對客觀事物時間關系(即事物運動的速度、延續性和順序性)的反映。在時間知覺中,聽、視、觸等感官都參加,并起不同的作用。與題干不符,排除。
選項C,運動知覺是對物體在空間位置移動的知覺,直接依賴于運動對象的速度。運動知覺分為真動知覺和似動知覺。與題干不符,排除。
選項D,錯覺是指人在特定條件下對事物必然會產生的某種有固定傾向的歪曲知覺,是知覺的一種特殊情況。與題干不符,排除。
綜上所述,選項BCD均與題意不符合,故正正確答案為A。
4.【單選題】教師方某經常給學生起侮辱性綽號,造成惡劣影響,對于方某的這種行為,所在學?;蛘呓逃姓块T應當給予( )。
A.行政處分或解聘 B.行政警告或拘留 C.行政強制或拘留 D.行政處罰或解聘
【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的相關規定?!吨腥A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八章第三十七條規定:“教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者教育行政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解聘。(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給教育教學工作造成損失的;(1)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1)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教師有前款第(2)項、第(3)項所列情形之一,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故選項A正確。
綜上所述,選項BCD均為干擾項,與題干不符,故本題選A。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